欢迎访问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3344体育官方入口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动态信息 > 新闻动态

转发:提升创新力 加大执行力为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目标提供有力的效能保障

阅读次数:2848 发布时间:2012-03-21 00:00:00
[字体:  ]

——在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201238)

戴启远

同志们:

    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2011年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情况和2012年机关效能建设任务部署向大会作报告。

    一、2011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661行动计划、“三个年”活动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自我加压,主动作为,以环境创优为主题,以作风转变为主线,以工作落实为主调,机关效能建设始终保持强力推进态势和深入推进力度,在保障滁州跨越发展中发挥了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这一年,极为不易的是,在效能督查强力推动下,“大滁城”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速度滁州”、“效能滁州”日益显现;值得欣慰的是,市效能办、市大滁办、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招标采购管理局等平台创新创造了许多经验做法,并拓展延伸到县市区,全市各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滁州跨越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基本形成;难能可贵的是,党员干部精气神不断提振,作风不断改进,服务意识不断增强,“5+2、“白加黑已成为工作常态;令人鼓舞的是,效能建设得到了省市领导、企业群众和省内外的广泛认可,“效能”品牌深入人心,成为展示滁州形象的亮丽名片。

    ()给力加压,抓目标责任掷地有声。科学发展,要有高目标引领;解放思想,要有强动力支撑。为此,去年我们在考核办法引导、目标设置、承诺亮绩方面进行了精心谋划:一是创新完善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建立“4+x”考核体系,突出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重新修订出台市直单位目标绩效、县域目标责任、省级开发区和扩权强镇目标评价考核四个实施办法。二是高点定位目标任务。以“省内争先进位、省外对标苏北平均水平”为标杆,把全市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分解、细化、量化,落实到部门和人头,并对各单位自行上报的年度目标进行了多次审核修改,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把关审定。三是开展承诺、亮绩活动。组织“661等重点工作(工程)牵头市级领导和责任单位负责人在电视上亮相表态,33个市直机关二级机构和事关民生的企事业单位在《滁州日报》表态承诺,市直单位百名副职、百名科长的公开承诺书在《滁州日报》公开刊登,全面开展“亮绩、评绩、比绩、核绩活动。

    ()攻坚克难,抓督查问责毫不手软。充分发挥“鲶鱼”效应,始终保持高密度、高强度督查督办态势,以倒逼强化执行。一是围绕工作重点督查。制定“661行动计划等重点工作督查方案,编制“大滁城”建设督查流程图,建立帮办帮扶“三级倒查机制,实行专人对接并进驻七大指挥部办公室,坚持对重点工作、项目全程跟踪、同步推进,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季点评,做到时间倒推、工期倒排、任务倒逼。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将窗口单位办公秩序、行政审批业务流程、招投标环节和重点工程、项目进展等情况全部纳入,实行实时、全程监控。二是紧盯工作难点督查。成立房屋征收“1+6综合服务组,对各地块牵头领导及工作组进行现场督战,先后召开专题调度会40多次,对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集中约谈18(),个别约谈53(),对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及时移交核查,有力推动了房屋征收工作。三是突出社会热点督查。围绕“三民”工程大走访、迎接农歌会等活动,对每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特别是群众反映问题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采取不定期走访企业、跟随投资者及办事群众等多种形式,不间断进行明查暗访,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民生工程、计划生育、信访事项落实等督查。“干部不好当,群众才好过”,对督查督办中发现的“有错”、“无为”、“无能”的单位和个人,我们一律追查到底“打板子”、“加鞭子”,在全市掀起了“问责风暴”。为强化问责工作的制度保障,研究出台了《滁州市经济发展环境“110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开展治理“庸、懒、散、乱”行为从严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的实施办法》、《滁州市重点工作督查问责办法》。2011年仅市效能办就开展重点工作督查百余次,编发《滁州效能督查》64期,下发通报14期,点名批评112() 单位,通报批评23()单位,效能告诫38人,党纪政纪处分11人。 

    ()破解短板,抓改革创新坚定不移。为深入查找影响发展、影响环境的顽症障碍,我们多次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把脉问诊,不断创新机制、优化流程,着力破除“木桶”效应,强力打造环境优势。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实行土地房产联合办证,推行涉企证照联合年检,强化基建项目联合图审,推行基建联合验收网上监管,大力推进签批前移,落实一线审批,审批效率大大提高。完善招标采购工作,推出预中标单位履约和承诺制、民营资本备案招标制、投标企业会员制、建立网上招标采购超市、引进“蓝领”专家等创新举措。改进帮办帮挟工作,建立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和代办制、“卡片式”管理、专题调度机制、市级领导联系项目等制度,着力构建“四位一体”,服务体系。突破中介机构管理“盲区”,推行集中透明办公,已有17家中介服务机构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培育发展中介市场,清理整顿了一批无资质、服务差的中介组织。开展第四轮政务流程再造,对审批和收费项目再精简、再压缩,55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31项收费标准降低,各项收费水平在周边地区动态最低。

    在加大机制创新创造的同时,不断强化行政监督和投拆受理工作。充分发挥经济“110指挥中心、投诉受理中心,“12345市长热线、政风行风热线、民声网、市领导电子信箱和《效能观察》、《效能追踪》栏目等群众诉求和舆论监督平台作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形成“立体式监督、全方位受理、高效率运作”的大投诉受理格局,打造了社情民意“直通车”。同时以企业、群众诉求为晴雨表,约谈问题较多的单位负责人41(),做到以群众诉求倒逼整改提升、倒逼提速提效。拓宽监督视野,充实调整了18名机关效能建设社会监督员。

    ()激发活力,抓考核评议破难前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能否实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的作风和能力。为破除干部队伍中长期存在的“温水煮青蛙”现象,激发各单位和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热情和活力,近年来,我们顶着重重压力、矛盾,进行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实践。一是完善知情评议。开展十名正职公开述职、百名副职公开承诺、千家企业评窗口、万名群众评科长“十百千万”评议活动,围绕被考核单位的工作实绩、办事效率、机关作风和社会形象等内容,进行了市领导测评和社会测评,引起非常大的反响,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认可。二是严格绩效考核。依照四个考核办法,市委、市政府组成多个工作组,完成了对七大重点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市直88个单位,以及县域目标责任制、省级开发区和扩权强镇目标的评价考核,严格奖惩。实践证明,考核评议确实调动了各单位和干部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积极性,成效较为明显。

    ()整体推进,抓上下联动坚持不懈。为解决“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整体、同步推进效能建设,市委、市政府去年对县市区效能建设工作进行了多次部署,组织召开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大会、县市区和市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座谈会、县市区效能建设推进会等,持续加力,深化拓展。先后4次召开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组会议,加强工作指导和保障力度。安排市效能办人员到各县市区专题调研和《效能观察》栏目组到各县市区明查暗访,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多次进行督查督办。各县市区都较为重视,对照要求找差距,理清思路求突破。全市上下联动提效能、齐抓共管优环境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1年我市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了最现实的生产力,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扬。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炯对我市以作风效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优化政治生态、优化发展环境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2011年全省投诉受理和效能监察工作会议单独安排我市就目标绩效考核工作做典型经验发言,省直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简报专版刊登我市做法,《中国纪检监察报》、《安徽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多次报道,省内外很多地方专程到我市学习考察。201110月,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省辖市“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联系点”。效能建设真正成为工作推进的重要保障和滁州叫得响的品牌名片。

    二、当前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在改革开放之后,曾经有过璀璨的辉煌,但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而来,曾经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城市都发足马力的时候,我们却因体制机制的桎梏或其他种种原因步履蹒跚了很长时间,着实走了一段弯路。随着重新回到轨道,为加快发展步伐,全市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推进年、提升年、深化年等一系列活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机关效能建设水平,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在这里列举一些现象,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极个别的,供大家对照检查:一是从思想层面看,倦怠之风有所抬头。有的认为这几年、滁州发展很快,干得不错,群众和外界评价也很高,很多指标已进入前列,“惯性”推动就能发展了,可以歇下脚,自找台阶,工作热情下降;有的认为这几年工作节奏快、强度大,思想压力也大,弦绷太紧,必须喘口气,自我解脱,舒服一天是一天;有的认为这几年付出很多,干了很多事情,比过去强多了,又苦又累,应该松下劲,自降力度,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有的认为这几年工作要求高、责任大,攻坚克难,较真碰硬,“得罪”了不少人,需要让一让,自我减压,绕开矛盾,不下深水;有的部门争先进位意识不强,自身不努力,在各级考核中名次不太好,跌倒了滑倒了,觉得无所谓,自甘落后,满足现状。二是从作风层面看,机关痼疾时有复发。“庸、懒、散、慢、乱”,机关病常犯,督促检查稍有放松就出现反弹;“中梗阻”顽固,你讲你的,我干我的,我行我素;“潜规则”抬头,更具隐蔽性。政务服务流程还不够优化,明改实不改,明快实不快,明减实不减,企业反映仍然较多;帮办帮扶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企业还不太满意,干部也有怨言,两头不是好;执法管理“刚性”与“柔性”都不够到位,该原则的不讲原则,该放宽的不会放宽,到企业找茬挑刺、吃拿卡要时有发生。三是从工作层面看,执行不力仍是难题。不执行、慢执行、虚执行和“踢皮球”、“二传手”、“和稀泥”、“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等现象都存在。一些部门做工作以部门利益为中心,办事情以自身喜好为标准,对党委、政府部署的工作,有利的就争,麻烦的就推,合口味就办,不合口味就拖;有的表面上答应得很好,就是看不到实际行动,致使许多工作有部署、无落实,拨一拨动一动,推一推转一转,“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有的部门之间不注重协调配合,常常是你拉你的曲,我唱我的调,互不通气、各行其是,甚至互为掣肘、互设障碍,影响到工作整体效率。典型表现是:一推,这个不该是我们干的,应该是某某单位事,击鼓传花,谁都不接;二扯,事情没做好,你怪我我怪你,就是没有自己的责任,在细枝末节上纠缠,捧着“火球”乱扔,就是不想办法“灭火”;三拖,遇到问题不协调,好不容易协调了,你说归说,我做归做,能拖则拖。四是从整体层面看,县级工作存在短板。虽然每年都召开县市区推进会、座谈会,但是效能建设并没有被摆上应有位置,或者说根本就没当回事,可以明确的讲,县市区现在不如市直,而且差距还不小,同时县与县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少数地方至今没有成立组织、建立机构;有的仅是个框架,是摆设,不开会布置任务,不研究解决问题;有的人员、车辆、经费、场地等没保障,人员看似很多,但分散在原单位,不专职、不在岗。有些县市区在该不该抓效能建设上仍持观望态度,不积极,不主动,上面有要求,象征性地抓一抓,把效能建设运动化、形式化、简单化。抓什么不知道,认为抓效能就是抓抓上下班、抓抓玩游戏的就可以了;认为抓效能是效能办的事,给几个人,拨两个钱,督查督查就行了;认为效能工作是个单项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给一定分值进行考核就能抓好了。怎么抓不清楚,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找不准切入点,忽视了制度体系建设根本性问题,比如在工作推进机制上,没有建立指挥部,实行扁平化管理,在行政服务中心、招标采购中心等平台建设上,制度设计跟不上,管理水平上不来;找不到着力点,哪些是应该主抓的,哪些是配合的,主次不分,什么都抓,什么都抓不好,典型表现就是在督查上,不分轻重缓急,什么工作都参与,看似“权力”很大,实则是错位越位。

    上述问题有的医而未治,有的治而复发,有的旧病未愈,新病又发。尽管是发生在少数地方、部门和少数人身上,但影响恶劣,危害极大,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效能建设处理人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选择。你尽不了责任、完不成任务、做不好事情,对不起,庸者下,能者上。对于庸者而言,或者自己选择,或者被选择。自己选择,干不好,交出岗位;被选择,接受组织处理。领导干部千万不能讲人情、和稀泥,要坚持原则,敢于较真,如果都搞“你好我好大家好”,就会出大问题。不处理责任人就立不起责任,制度也就形同虚设、废纸一张。只有处理到位,责任才能到位。而且,越是敢于处理,越是真处理,最后处理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警醒了,都尽职尽责了,还需要处理什么人呢?其实,上面讲的很多问题往往都与贪腐连在一起,治小病可以避免干部的大病,治大病可以帮助干部避免牢狱之灾。因此,敢于按原则处理人,也是对人负责,这是大仁大义。我们揪住这些人,敢用猛药,敢动手术,就可以避免“疾病”蔓延。从小处讲,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从大处讲,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三、2012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任务

    今年,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主要任务是开展“54321行动。五治:治庸、治懒、治散、治慢、治乱;四绩:亮绩、评绩、比绩、核绩;三大平台:行政服务中心、招标采购中心、帮办帮扶中心;两种手段:督查问责、绩效考评;一个核心:提升执行力。

    ()掀起“五治风暴”,以作风促作为。作风效能可以说是年年讲,月月抓,但“庸、懒、散、慢、乱”现象还非常普遍,可谓是“慢性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古语云,“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机关病’’,长期以来一直严重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病就要治,顽症下猛药。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全面掀起“五治”风暴,强化“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精神上振奋起来、思想上重视起来、行动上紧张起来、工作上忙碌起来,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以“一事未办完,寝食难安;一事未办好,夙夜忧叹;一事有闪失,如芒刺背”的工作态度,履行职责,积极作为。“治庸”,主要解决业务不熟悉、政策不了解,工作能力平庸、按部就班,遇见困难绕道走、碰上问题就放手,不恩进取、得过且过、履职不力等四个方面问题;“治懒”,主要解决工作度懒散,工作纪律涣散,缺乏敬业精神,怕担责任,工作被动应付等五个方面问题;“治散”,主要解决大局、纪律意识不强,凝聚力不足,协作意识不高,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等五个方面问题;“治慢",主要解决工作节奏慢,工作效率低下,超期办结,工作目标不完成,执行力差,工作成效差距明显等六个方面问题;“治乱”主要解决不能较真、缺乏原则,对侵害群众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行为熟视无睹,对奢侈浪费麻木不仁,甚至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要树立“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思想,自觉查找自身存在的“庸、懒、散、慢、乱”问题,深挖思想根源,制定整改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纪律、提能力、增活力、促发展。要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在抓标上,打运动战,刮强风、打大雷、下暴雨,将明查暗访“升级”到常态化,让不认真工作的人,随时可能会成为反面典型:在治本上,建立长效机制,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陷入治理、回潮、再治理、再回潮的怪圈,做到“长治’’达“久安”,力促干部在治庸中提能,在治懒中增效,在治散中正气,在治慢中作为,在治乱中自律。

    ()深化“四绩活动”,以实绩论英雄。自我加压“亮绩”。各地各单位要对照省、市党代会确立的长期目标、市委全会和市“两会”确定的今年任务,分解落实,细化指标,列出时间表,拿出工作措施,并通过媒体公开发布、表态,向社会作出承诺。会后,市效能办要立即组织有关单位在市电视台“亮相”,市直单位目标任务要尽快编印成册。多种方式“评绩”。继续推行通报制、调度制、点评制、观摩制,对市直部门工作半年一点评,对县市区发展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观摩,对“661等重点工作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在此基础上,开展“双述双评”评议活动,即十个部门正职公开述职、百名副职公开承诺、社会评窗口、居民评社区,把评判权交给群众。互筑擂台“比绩”。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争先进位意识,要敢于强者比,敢于勇者争。横向与省内同系统(行业)单位、省外追赶对象比;纵向比,在过去的基础上要有突破、有创新;比单项,要有特色、有亮点;看综合,整体有进步、位次有前移、名声有影响。总之,各地各部门都要有“我能、我行”,的精神状态,“拼一场、搏一把”的雄心壮志。客观公正“核绩”。今年,滁州市被省政府列入政府绩效管理三个试点市之一,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继续完善“4+X”考核模式,围绕“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目标,进一步调整充实内容,优化指标设置,完善指标体系,健全考核机制。强化动态考评,逐步实现事后考核向事前督促转变、静态考评向动态考评转变。实行从年初目标制定、重要时间节点、形象进度等过程控制。强化日常考核,把平时考核量化为分值,计入年终结果。年终对各目标任务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和总体评价。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坚持“三挂钩”。

    ()完善“三个平台”,以环境优势赢竞争优势。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行政服务中心、招标采购中心、帮办帮扶中心三大中心建设上积累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在省内外都有影响力。然而,发展就像赛车一样,在直道上比赛很难将对手甩开, 只有在弯道区才有可能超越对手,谁的办法多、应对早、适应快、干得好,谁就能步入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

为此,我们必须不断自我加压、奋力起跳,不断地超越自我、赶超先进,才能更好地实现高位突破、率先发展。今年,市行政服务中心要抓住行政服务中心扩容提质机遇,进一步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做到应进尽进,授权到位,服务完善:瞄准在全省及周边地区动态保持审批项目最少、综合收费最低、办结时限最短目标,建立审批事项动态清理、流程不断再造的常态化机制;探索中介组织管理等新举措,着力破解瓶颈,解决突出问题;加快电子政务大厅建设,拓展网上在线服务,促进行政效能更大提升。市招标采购管理中心要全面完善招标计划调度、民营资本招标后备案、预中标单位履约承诺等制度;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优化流程再造,出经验、出成果,争创一流;探索网上招投标、远程异地评标等智能化系统的运用,提升科技水平;规范程序,强化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三大中心建设上,市帮办帮扶中心还有点短板,要进一步明确帮办帮扶中心职责定位,完善引资单位、职能部门、园区、帮办帮扶中心“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建立“1+4”服务机制,破解用地难、用电难、用钱难、用工难问题;突出“双百双帮”载体作用,在提高标准、拓展外延、充实内涵上下功夫;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着力打造更加鲜明的“滁州帮办帮扶”特色品牌。

    ()强化“两种手段”,以督查问责保工作落实。督查问责是保证决策实施、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一些工作之所以推进缓慢、落实不力,主要原因就在于盯得不紧、查得不严、问责不够。必须以更加强有力的督查问责,确保各项工作不在落实声中落空。一是坚持目标任务倒查倒逼机制。对照各项工作的任务书,以时间节点、完成工作量等为标准和依据进行督查,通过过程性的量化控制,运用倒逼机制推动任务落实。重点是紧紧咬住“661行动计划、十大幸福工程等重点工作,看紧盯牢,紧盯不放,确保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达到规定的实物工作量、资金投入量和序时进度要求,不见成效决不松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二是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督查责任机制。各地各单位的“一把手”既是抓工作推进的主体,更是抓督查落实的主体。现在市领导带头抓督查、市效能办全面督查的机制比较好,但各单位内部的督查机制没有建立,特别是一把手亲自抓督查的机制没建立。今年,我们将着力在这方面下功夫,真正从上到下构建起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上下联动的“大督查格局”。三是完善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的问责机制。“问事”,重点是问各级干部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问部门单位工作的落实力度,问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问人”,重点是问工作不在状态的人,问不按规矩办事的人,问闻过不改的人。突出把执行不力列为责任追究的重点,对履行职责不到位、任务完成不好、工作标准不高、造成全局工作被动的责任人,坚决追究责任、查买处理。问责不设过渡地带,不搞下不为例,决不让问责制度成为“稻草人”,以强有力的问责坚决遏制不执行、虚执行、迟执行、乱执行等行为的出现。四是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监督机制。作为对机关作风效能“最敏感的肌肤”,企业、基层和群众的感受常常是最直接、最感性的,他们的评判也是最客观、最准确的。坚持“开门”抓效能,广开言路,畅通渠道。发挥经济发展环境“110等投诉平台作用,建立严查快结的办理机制,对群众的投诉“马上就办”,有一件,查一件,查必实,查必果。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  党风党纪监督员、效能建设社会监督员和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新闻媒体、网络问政平台、“12345热线的监督作用,切实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管齐下、各方参与的监督体系。

    ()紧扣“一个核心”,以落实的快换发展的快。目前我们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落实不到位,一些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工作制度都很科学、具体、完善,但最终落实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市直各单位和各县市区都要紧扣“提升执行力”这一核心,不断深化完善机关效能建设。可以说工作干得好的,都是具体抓、反复抓、深入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的结果;而几乎所有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落而不实、抓而不紧、执行不力造成的。我们现在不缺思路,缺的是执行精神。一是执行的态度要坚决。要牢固树立刚性的执行理念,坚决革除“中梗阻”和“推诿扯皮”的现象,坚决摒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坚决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作风拖沓、自由散漫的行为,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确保圆满。二是执行的步调要整齐。现在有一种现象,一项工作,如果一个部门独立承担,往往可以顺利推进;如果几个部门共同负责,却迟迟打不开局面。有些地方和部门在共同面对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现在滁州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任何一个事关发展的问题都拖不得、更等不得。对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工作,特别是对今年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各级各部门无论是主要领导,还是分管领导,无论是牵头部门,还是配合部门,都要不分份内、份外,主动承担,不推不拖,密切配合,全力支持,齐心协力做好工作。三是执行的动作要快速。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局面,关键在于快速行动。各地各部门要强化时间观念、进度观念、效率观念,政策要快落实、工作要快上手、项目要快推进、矛盾要快处理。要弘扬“说干就干、紧张快干、真抓实干、精明巧干”的“四干”精神和“快决策、快落实、快推进、快见效”的“四快”作风,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共同把滁州的发展大业推向前进。

同志们,宏伟蓝图催人奋进,美好未来鼓舞人心,好的作风、高的效能,就是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就是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就是二步到位的落实力,今天,让我们吹响崛起的号角,坚定发展的信心,加大冲刺的决心,以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大力促进干部作风再改进、服务效能再提升、发展环境再优化,为实现“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目标、建设幸福美好滁州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